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《后汉书》引逸诗 先秦 · 无名氏
 押支韵
皎皎练丝。在所染之(○《后汉书》杨终传。《诗纪前集》九。)
建初元年大旱上书 东汉 · 杨终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
臣闻「善善及子孙,恶恶止其身」,百王常典,不易之道也。
秦政酷烈,违忤天心,一人有罪,延及三族。
高祖平乱,约法三章
太宗至仁,除去收孥。
万姓廓然,蒙被更生,泽及昆虫,功垂万世。
陛下圣明,德被四表。
今以比年久旱,灾疫未息,躬自菲薄,广访失得,三代之隆,无以加焉。
臣窃按《春秋》水旱之变,皆应暴急,惠不下流。
自永平以来,仍连大狱,有司穷考,转相牵引,掠拷冤滥,家属徙边。
加以北征匈奴,西开三十六国,频年服役,转输烦费。
又远屯伊吾楼兰、车师、戊己,民怀土思,怨结边域
传曰:「安土重居,谓之众庶」。
昔殷人近迁洛邑,且犹怨望,何况去中土之肥饶,寄不毛之荒极乎?
且南方暑湿,障毒互生。
愁困之民,足以感动天地,移变阴阳矣。
陛下留念省察,以济元元(《后汉·杨终传》)
复上书 东汉 · 杨终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
秦筑长城,功役繁兴,胡亥不革,卒亡四海。
孝元珠崖之郡,光武西域之国,不以介鳞易我衣裳
鲁文公毁泉台,《春秋》讥之曰:「先祖为之,而己毁之,不如勿居而已」。
以其无妨害于民也。
襄公作三军,昭公舍之,君子大其复古,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。
伊吾之役,楼兰之屯,久而未还,非天意也(《后汉·杨终传》)
上言宣令诸儒论考五经同异 东汉 · 杨终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
宣帝博征群儒,率定《五经》于石渠阁。
方今天下少事,学者得成其业,而章句之徒,破坏大体。
宜如石渠故事,永为后世则(《后汉·杨终传》「又言」云云,「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《五经》同异焉」。)
卫尉马廖 东汉 · 杨终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
终闻尧、舜之民,可比屋而封;
桀、纣之民,可比屋而诛。
何者?
尧、舜为之堤防,桀、纣示之骄奢故也。
《诗》曰:「皎皎练丝,在所染之」。
上智下愚,谓之不移;
中庸之流,要在教化。
《春秋》杀太子母弟,直称君甚恶之者,坐失教也。
《礼》制,人君之子,年八岁为置少傅,教之书计,以开其明;
十五置信傅,教之经典,以道其志。
汉兴,诸侯王不力教诲,多触禁忌,故有亡国之祸,而乏嘉善之称。
今君位地尊重,海内所望,岂可不临深履薄,以为至戒!
黄门郎年幼,血气方盛,既无长君退让之风,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,纵而莫诲,视成任性,鉴念前世,可为寒心。
群侯诚宜以临深履薄为戒(《后汉·杨终传》)
白虎议奏序1157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二○、《词科旧稿》卷三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白虎议奏》,汉肃宗章皇帝时所作也。
帝抚运熙洽,左右艺文,惧五经之道熄而异同之说炽,粤建初号之四年,下太常、将、大夫博士议郎郎官诸生诸儒会白虎观,究其渊奥而发明之,条其当否而扬搉之。
于是五官中郎将魏应、侍中淳于恭或以所疑问于下,或以所陈复于上。
帝亲称制临决,纷纷藉藉之论得以折衷,盖一代之盛典,不可无传也。
谨为序曰:经籍待治世而后兴,议论待圣王而后定。
何也?
至治之世,以兵则寝,以刑则措。
人主无为,优游岩廊,思所以尊广道艺,化民成俗,则必旁求儒雅,阐迪大猷,使申、韩、杨、墨屏不得肆,此经籍所由兴也。
虽然,是古非今,未免党同伐异,此儒者通患,故五鹿骋其辨而折角,刘歆犯众怒而移书,殊闻异见,矜愚护短,其来尚矣。
学以聚之,问以辨之,必赖圣王而折衷焉,此议论所由定也。
维汉承暴秦绝学之馀,褒异师儒,置五经博士,学者虽曰承师,亦别名家。
中宗宣皇帝当华夷之绥靖,悯众说之纷纭,爰即石渠,大辑诸儒之奏,五经奥旨,剖判无遗。
圣道之复明,繄中宗是赖。
自时厥后,异端间作。
议减章句,则有中元之诏;
共正经义,则有永平之奏。
章帝绍休继烈,人富宪平,内则儒馆献歌,外则戎亭虚堠,石渠故事固宜复行于斯时也。
黼扆天临,簪弁星拱,旁搜远览,博问而约取之,明昔人所未明,析是非之不一,方之甘露,抑同符而增光焉。
及其成说昭著,联为大编,既已上诸兰台,藏诸东观,而副墨之子、雒诵之孙又且流布于四方万里之远,家藏此书,人究其义,庶几道德明而风俗一,见闻博而心术正,岂曰小补之哉!
先是杨终首发其端,帝命班固撰集其事,又命史臣著为《通义》,精微奥赜,粲然毕陈。
后之人欲究圣经之旨者,当自兹始。
按白虎,北宫之观阙也。
往在西都,尝以名殿,杜钦、谷永皆于此对六经之问。
两都相望,袭其名而不废,岂非汉家右文之地欤!
敢具列之,冠于篇首,用告观者。
谨序。
谢校书郎 宋 · 葛立方
 出处:全宋文卷四四三六、《归愚集》卷一○
正字麟台,已愧试言之宠;
校文金匮,复叨因任之功。
仰钧播之无垠,奉纶言而非据。
抚躬知愧,引脰知归。
窃以道家蓬莱之山,多存秘箓;
黑水昆崙之府,亦聚古书。
自昔令王,聿隆斯道。
石渠广内,藏室承明,四部签垂,三阁鼎峙。
暴羽陵之简,时拂蠹鱼;
披汲冢之书,尚存科斗。
至于典校庀职,尤为统署要官。
以李端之博,而犹多循习之仪;
韦温之敏,而尚有阿私之诮。
杨子山忠诚蹇蹇,始参白虎之儒;
元微之文彩翩翩,方置红兰之署。
那容猥质,滥厕英躔!
如某者幺么凡材,会稡末伎,岂识扬雄之奇字,未得中郎之异书。
言豕渡河者三,岂无舛误;
书马与尾而五,第切兢持。
曾未效于丝毫,愧已班于纶綍。
兹盖伏遇某官股肱元圣,斧藻大猷,欲俊民之用章,乃黎献之时举。
恐遗小善,宁录罔功。
致兹琐尾之姿,亦在吹扬之数。
某敢不激昂晚节,铭镂丹心!
鼷鼠五伎而穷,已羞往躅;
驽马十驾亦及,尚勉前修。
病夫一章和云门韵 清末民国初 · 沈曾植
 出处:海日楼诗卷四
病夫思归诡得归,自喜勇退同流稀。
胡然蹩躠来海角,坐荒十亩桑阴肥。
市楼一星壁方丈,屑屑水帝欺周遗。
一寒一暴一冰炭,鲜妆有腼潜藏迟。
忧来无端怒何敢,默默牢下胶西帷。
宵深有梦祯匪祯,茶乳满泛坛盏瓷。
青天荡荡婴儿声,白驴跼跳昆蹄枝。
神官仙伯数大万,华清八景常明时
城开芙蓉殿灵芝曼卿平甫斑离离。
李袁王盛讵无分,曷不报我生天辞。
曷为靳我升天行,祝宗有请无恩私。
汉官威仪在天上,曹社聚谋何人斯。
肝肺槎枒白虹白,土囊噫喑锥处锥。
鸿龙玉狗聋不闻,嗒然推堕还鸡栖。
天琴老人大健儿,一冶喜怒欢忧悲。
兴来山川发天绘,诗罢花鸟伤羁怀。
淄渑之合辨无辨,久竹青宁胡琐颐。
梁鸿庑赁灶不炊,杨终孤愤昌其诗。
陈去非身宜入画,亭角披披风袖持。
山居我作木石观,梦去尚有缠绵丝。
诸公现在素身佛,大域共业空山
后五百年傥见之,浙河通厉湘河累。
隆平集序 宋 · 赵伯卫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二五三、《隆平集》卷首、《万卷精华楼藏书记》卷三一、《皕宋楼藏书志》卷二三、《静嘉堂秘籍志》卷一七
史官记录,其来尚矣。
虽六史异名,职司殊事,螭头柱下,操觚载简,为记事之始;
台东观,稽文责实,为勒撰之所。
至于研精覃思,諟正得失,权舆纲纪之论,总括经纬之条,则必穷神于退食委蛇之间,夙兴夜寐之际。
故凡为是官者,莫不家有注记,自备讨论,岂不以事重体大,君子之所尽心焉哉!
厥自迁、固,各有家学。
杨子山为郡上计,犹献《哀牢传》,得诏诣兰台
乃若陆贾、鱼豢、张璠、范晔,亦复身非史职,私撰国书。
由是言之,一代成宪,必资草创于前,博采群言于众,乃能究当世之事,备后王之鉴,故知为史之说。
皇朝太祖开运立极,握符御天,圣神相继,缉熙文明之治,亮采惠畴,官得其人,通籍史馆,尤为慎选。
凡预论著,皆命世大儒,博学通识,允所谓良史之才者也。
南丰曾巩子固左史日,尝撰《隆平集》以进。
太祖至于英宗五朝圣君贤臣,盛德大业,文明宪度、更张治具之体,文武废置、军政大小之务,郡县户口风俗贡职之目,柴燎祠祀学校科选之设,宰相百官、降王外彝之事,分门列传,凡一百六年,为书二十卷。
当时号为审订,颁付史馆,副存于家。
虽非正史,亦草创注记之流也。
世之学者,前古之事靡不历览,至于皇朝典故,则往往不知其源,或年代差舛,或名号错误,事辞失据,前后牴牾。
盖其所传不审,而外之故事杂录,各附闻见,国史法禁,世莫得闻。
每缙绅之士文涉典故,则含毫犹豫,况于考著谱牒,载述碑颂,可使是非无准,厚诬当时,致惑来世?
今斯集所载,五朝之事炳然在目。
曾大父淄王昔典宗正,尝授此书,不敢颛秘,庶几宦学君子有所考质。
呜呼!
皋陶益稷之言,知帝尧帝舜之事,学者岂不孜孜欤?
宋绍兴十二年四月日,淄国赵伯卫谨序。
资中北岩题名乾道七年六月十日 南宋 · 宇文亮臣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四二一、光绪《资州直隶州志》卷二九
成都宇文亮臣眉山杨子山、袁学古、钧彦绩、黄山鲜于景文,携来谒演老,酌泉徜徉,终日而归。
乾道辛卯六月十日
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 其三 明末清初 · 顾炎武
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:亭林诗集卷之五
督师公子竟头陀,诗笔峥荣浩气多。
两世心情知不遂,待谁更奋鲁阳武陵杨公子山